
2021的立冬是11月7號。代表著冬天正式開始的節氣—立冬,以立冬為起始,天氣將會逐漸變冷;到了大學入學測驗時,則會更加寒冷。所以,在韓國被稱作『大考寒流』。冬天正式來臨,因應天氣,人們的衣著越發厚重;那麼,鐵路車輛在氣溫掉至零下的冬季將會是如何因應呢?就在這裡為大家解謎吧~
在零下30度也能安全運行的鐵路車輛
隨著地球暖化,冬天一年比一年寒冷。這是由於發源自北極,可以阻擋寒流的極地噴流減弱,造成寒流逐漸往南而有的現象。從結果來看,這使我們經歷了極端氣候—更炎熱的夏季、更寒冷的冬季。這樣一來,預計將要直接與零下30度的天氣進行對抗的鐵路車輛有辦法全身而退嗎?

這問題,或許鐵路車輛會說...YES!因為現代樂鐵會事先考量列車將會在冬季寒冷的地區的運行狀況,再來進行製造;我們對於在運行中最為重要的角色—轉向架或煞車裝置等,在極端狀況中所能經受的耐久度而自豪。現代樂鐵製造的主要零件皆經過攝氏零下35度的耐久測試,皆是為冬季來臨而做的準備。

▲從2017年12月開始, 連接江原道與首都圈的KTX-山川
另一方面,針對將在極端地區運行的鐵路車輛,我們也準備了與之相符的測試。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18年2月時,在平昌冬季奧運中活躍的江陵線KTX。考慮到雪花不時就紛飛的江原道天氣,我們對此還進行了攝氏零下40度的低溫測試;還有,列車也裝載了在低溫環境中不容易放電的鋰電池。這也是考慮了遇到酷寒狀況時的因應對策。就如同這般,為了讓列車能在無法預知的寒流中依舊無阻地奔馳,現代樂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冬季也能安全不打滑的行駛

在零下的氣溫中,路面容易結凍與打滑。鐵路車輛若是車輪或是線路遇到降雪或結凍摩擦力便會降低,如此一來便會增加打滑的風險。為了對應這樣的狀況而設計的零件便是所謂的—撒砂裝置(噴砂裝置,sanding device)。

撒砂裝置就如同它的名稱,是個會在車輪與軌道間噴射出高溫的沙粒,以增加摩擦力的裝置。它可以防止因為雪或雨水而造成車輪濕滑而產生空轉現象,幫助列車順利行駛。就像冬季時,會將容易結冰的道路事先噴過砂來止滑是一樣的原理。
動力集中式 VS 動力分散式列車
不過,撒砂裝置並不是可以裝在所有列車之上的,雖然像是KTX-山川與無窮花號這樣的車輛都裝有撒砂裝置,但KTX-Eum或是地鐵就無此裝置,這是因為車輛的動力方式有所差異造成的差別。

▲現代樂鐵製作的動力集中式高速列車,KTX-山川
動力車(機關車)在列車兩端的動力集中式KTX,由於動力車的車輪若是變滑便會難以運行,因此便需要在列車前後端車輪裝設撒沙裝置。

▲ 韓國國內第一部動力分散式高速列車 KTX-Eum
但像是KTX-Eum或是地鐵這樣的動力分散式車輛就沒有搭載撒砂裝置。由於動力裝置分散於車輛各處,在行駛上能夠以其他車輪來支援動力,所以沒有裝設撒砂裝置也不會造成運行問題。
適用在KTX-Eum上的冬季對策
在今年初投入的KTX-Eum為了在冬季運行,投入了多種技術,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搭載了防止結凍的系統,若氣溫掉到零下,供水管道的熱線便會啟動,使提供於洗手台的水不致結冰。不只如此,原本是用於KTX-Eum的主要裝置冷卻上,而在車輛上設置的冷卻裝置;為了防止雪水流入,又多設計了過濾片和隔板。這也都是為了讓列車能夠在冬季順利運行的準備。用考量各方面細心的技術來對應,使列車在冬季運行中更加安全。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寒流對策

▲對鐵路車輛的多種狀況進行即時分析,再用以狀態資料為基礎的智慧保修技術
另一方面,為了鐵路車輛能夠更加安全,開始投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技術。最具代表性的是活用了物聯網(IoT)感應器,用於及時診斷鐵路車輛的零件與設施的狀態的保修系統。要說原有的保修系統是依照日程周期定期進行,那麼往後將會是依據及時收集每個零件的狀態,再利用大數據分析實施保養維修。即便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寒流,以狀態為判斷基礎的保修系統將會評估零件狀態與故障的可能,來進行事前準備。
今天透過文章向各位介紹了許多列車的冬季對策,各位是不是更加了解現代樂鐵為了列車在嚴寒中也能夠咻咻地奔馳並兼顧列車安全所做的準備呢?
參考資料
▲K-water韓國水資源公司
▲韓國環境部
原文:https://blog.hyundai-rotem.co.kr/631